前三季度我国软件业务收入超11.1万亿元,同比增长13%
软件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支撑,正以稳健步伐引领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10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态势良好,软件业务收入111126亿元,同比增长13.0%,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长。
在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下,我国软件业展现出强劲韧性,不仅业务收入稳健增长,利润总额也达到14352亿元,同比增长8.7%。
与此同时,软件业务出口459.4亿美元,同比增长6.6%,显示出中国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
01 总体业绩:规模与效益并进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软件产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软件业务收入突破11万亿元大关,达到111126亿元。
利润总额保持正增长,前三季度软件业利润总额14352亿元,同比增长8.7%。
软件业务出口持续扩大,出口额达到459.4亿美元,同比增长6.6%。
与上半年相比,三季度软件产业增长步伐进一步加快。从此前数据看,前5个月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2%,而前三季度增速已提升至13%,表明产业发展呈现加速态势。
02 产业结构:各领域全面发展
从细分领域看,软件产业各领域收入呈现全面增长态势,展现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良好局面。
软件产品收入稳定增长,前三季度收入达23854亿元,同比增长10.9%,占全行业收入的21.5%。
其中,基础软件产品收入1383亿元,同比增长11.2%;工业软件产品收入2359亿元,同比增长9.8%,这两类基础性软件产品的稳健增长,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收入76433亿元,同比增长14.3%,高于全行业平均增速。
占全行业收入的比重达68.8%,已成为软件产业的主要支撑。
其中,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11587亿元,同比增长13.7%。
集成电路设计收入3234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位居前列。
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10167亿元,同比增长11.1%。
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1627亿元,同比增长6.9%;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9212亿元,同比增长8.7%。
03 区域布局:东部引领多元发展
从区域分布看,我国软件产业呈现东部地区引领、各地区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东部地区优势明显,前三季度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3%,占全国软件业务总收入的83.8%。
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表现尤为突出,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6%和15.0%。
全国软件业务收入前五名的省市分别为北京(同比增长14.9%)、广东(同比增长9.2%)、江苏(同比增长14.3%)、山东(同比增长13.4%)、上海(同比增长20.2%)。
上海以20.2%的增速领跑全国,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中西部地区软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中部地区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0%,西部地区同比增长10.7%,东北地区同比增长9.5%,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04 趋势展望:持续增长动力充足
软件业务收入持续增长,反映了数字经济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前三季度13%的增速,较前5个月的11.2%提高了1.8个百分点,表明产业发展速度逐步加快。
作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信息技术服务部门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二的行业收入。
其中,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同比增长13.7%,显示出新兴技术服务的强劲动力。
集成电路设计领域16.9%的高增速。
工业软件作为连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重要桥梁,前三季度收入2359亿元,同比增长9.8%。
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深入推进,工业软件的需求将进一步释放。
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地区展现出强劲活力,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0%,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而中西部地区增速也超过10%,中国软件产业多极增长新格局正在形成。
软件业务出口6.6%的增长表明,在全球化逆流涌动的今天,中国软件产业依然凭借过硬实力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随着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中国软件产业不仅在经济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更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