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前三季度地产业务销售额2553亿元,稳居行业前列
面对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这家央企巨头展现出难得的经营韧性。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601668.SH)近日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其中地产业务表现引人注目。根据报告,2025年1-9月,公司地产业务实现合约销售额2553亿元,虽同比下降2.0%,但仍在行业整体承压的大环境下保持了相对稳定。
同期,公司地产业务合约销售面积达到9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7%。这一“量增价跌”的表现反映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中国建筑灵活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01 业绩概览:逆势中的稳健表现
在中国房地产行业整体面临挑战的背景下,中国建筑的交出的这份成绩单显得颇具分量。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整体实现营业收入1.56万亿元,同比下降4.2%。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1.8亿元,同比下降3.8%。
从地产业务来看,公司不仅实现了2553亿元的合约销售额,还实现了1771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6%。
在行业寒冬中,这样的业绩实属不易。
对比其他头部房企,万科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280.2亿元,绿地控股净利润亏损66.90亿元,保利发展净利润19.29亿元同比下降75.31%。
中国建筑的地产业务能在如此市场环境下保持基本稳定,凸显其作为央企的稳健经营特性。
02 战略布局:聚焦核心城市的智慧
中国建筑地产业务的相对稳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聚焦核心城市的战略布局。
报告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新增土地储备695万平方米,全部位于一线、二线及省会城市。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土地储备总额达7497万平方米,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种聚焦核心城市的策略在当前房地产市场分化加剧的背景下显得尤为明智。
根据市场研究,尽管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但核心城市凭借其人口流入、经济基础和就业机会,仍然保持了相对较好的抗跌性。
中国建筑旗下中海地产权益销售额位居行业前列,中建东孚、中建壹品、中建智地、中建玖合、中建信和等品牌均保持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名百强。
公司正在加速落地“好房子”营造体系,着力打造高品质住宅,以适应市场对改善型住房的需求变化。
03 行业语境:房地产持续深度调整
中国建筑的业绩表现需要放在房地产行业整体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审视。
根据WIND数据,截至目前,77家已披露2025年三季报的A股上市房企中,有41家归母净利润出现亏损,亏损总规模高达-872.16亿元。
这一数据清晰揭示了房地产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自2022年以来,房地产行业的净亏损局面已持续数年。
业内分析认为,上市房企业绩表现持续亏损,与低利润项目集中结算有关,也与市场调整期减值准备等因素有关。
房企业绩分化现象日益明显。在多数房企陷入亏损的同时,部分企业如滨江集团、城建发展等区域深耕型房企表现稳健,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双增长。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规模不再是房企的“护城河”,反而可能由于管理难度、资金压力等原因成为发展拖累。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房企需把握三大关键点:紧抓政策窗口期,加快优质项目推售与回款;聚焦核心城市与改善性需求,提升产品力与服务质量;深化多元化转型,在城市更新、长租公寓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
04 多元协同:业务结构的战略优势
中国建筑能够在地产业务方面保持相对稳定,与其多元化的业务结构密切相关。
公司不只是单纯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而是拥有房屋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房地产开发与投资三大主营业务构成的多元协同业务结构。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30383亿元,同比增长1.7%。
其中,房建业务新签合同20146亿元,同比增长0.7%。
基础设施业务新签合同额10144亿元,同比增长3.9%。
从细分领域看,公司在工业厂房、能源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增长显著。
这种“建筑+地产”的业务结构使中国建筑在面对房地产行业波动时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当房地产行业处于下行周期时,建筑业务能够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和利润支撑。
公司在境外业务方面也表现良好,境外业务新签合同额1684亿元,同比增长2.0%。
在东南亚、中亚、东非等区域市场订单实现较快增长。
05 未来展望:在分化与转型中寻找机遇
展望未来,中国建筑的地产业务有望在行业分化与转型中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房地产行业调整进入深水区,房企业绩表现也出现前所未有的分化态势。
央企的信用优势和资金实力在行业下行期更加凸显。
中国建筑作为央企,融资渠道更为畅通,融资成本相对较低,这在当前环境下构成重要竞争优势。
公司正在大力发展城市更新业务,发布《中国建筑城市更新业务工作指引》,推进打造“咨询、投资、建设、运营”业务协同及一体化实施优势。
同时,公司也在积极落实《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导性文件》,更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地图。
尽管行业短期仍将面临挑战,但随着政策效应逐步释放与行业转型深化,房地产市场必将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像中国建筑这样具有资金、资源和管理优势的央企,有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分析中国建筑地产业务的表现,不难发现其成功并非偶然。在房地产行业的寒冬中,公司凭借聚焦核心城市的战略布局、多元协同的业务结构以及央企特有的资源与信用优势,实现了相对稳健的经营表现。
房地产市场告别高歌猛进的黄金时代,步入精细化、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如中国建筑这样兼具实力与定力的企业,有望在行业重构中占据更有利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