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七站两场"(七大火车站: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北站、北京朝阳站、北京丰台站、清河站;两大机场: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作为首都交通枢纽,2025年中秋国庆假期推出多维服务升级措施,通过智能接驳优化、安全秩序治理、人文服务扩容三大核心举措,保障日均超120万人次的出行需求,打造高效且有温度的"城市门户"体验。 一、智能接驳:构建全时段运力保障网针对假期大客流潮汐特征,"七站两场"实施差异化接驳方案,通过地铁延时组网、定制化运力补充等手段,将旅客平均疏散时间缩短30%-50%。地铁延时精准匹配客流:8条地铁线路分时段延长运营,其中北京南站、朝阳站等重点枢纽末班车最晚延至次日2时。例如10月7日-8日,地铁3号线朝阳站下行末班车延时至凌晨2时,4号线北京南站上行末班车延时至凌晨2时,有效覆盖夜间高铁抵达客流。北京朝阳站开通地铁接驳后,超半数旅客选择地铁离站,疏散时间从1小时压缩至30分钟。动态化运力补充机制:在丰台站试点"高铁专线+闲置校车转化"模式,根据夜间返程客流实时调整车型与班次;北京南站、首都机场引入滴滴小巴补充短途接驳,大兴机场高级别自动驾驶线路已投入运营,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假期期间全市调配1.1万辆出租车、0.3万辆网约车循环保点,公交应急摆渡车累计发车243车次,形成"地铁+公交+网约车"的立体兜底网络。智慧停车提升周转效率:北京站停车场改造后蓄车能力提升60%,获评全市首批"智慧停车服务S3级"停车场;清河站新增北地下停车场303个车位,推行接驳区域大客流期间免费抬杆放行,动态调整出入口流线,即停即走落客区日均服务2600人次,违规停车抓拍量从每月4000余起降至40余起。 二、安全治理:五方联动筑牢出行防线深化交通、公安、交管、铁路、消防五方协同机制,通过科技赋能与网格化管理,实现站区及周边道路"零事故"目标。立体化安防体系:公安部门成立"七站"前沿联合指挥部,2000名警力采取"定点疏导+铁骑巡查"模式,2.4万人次群防群治力量网格化值守,重点巡查过街天桥、停车场等点位。消防部门派出53名消防员前置执勤,17支微型消防站154名队员重点时段备勤,常态化开展消防演练;针对机场净空安全,协调属地部门加强空飘物、鸟击等风险防范。违法扰序专项整治:组建黑车专项工作专班,采取"一车一账""一站一策"治理模式,累计开展联合执法368次,查处违规出租车1098起。城管、交通执法等部门聚焦站区结合部,重点打击拒载、议价等行为,安装大巴车限时违停探头,设置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北京西站南广场断头路打通后通行效率提升40%。极端天气应急储备:针对假期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制定16部应急预案,储备4.5万件雨衣及防暑降温药品,开放候车室、室内安全区域作为临时避险空间。大风寒潮天气时各场站提供姜汤驱寒,遇列车晚点或航班延误,通过多渠道实时发布信息,确保服务保障最后一名旅客安全离站。 三、人文服务:细节处打造暖心体验以"旅客身边人"志愿服务为核心,结合环境升级与便民设施优化,提升出行舒适度与获得感。全域化志愿服务网络:七大火车站设置17处常态化志愿服务点位,组织5098人次志愿者服务时长超1.5万小时,覆盖重点旅客绿色通道、指路咨询、应急保障等场景,累计服务旅客61万人次。清河站"的士之家"为司机提供休息场所,朝阳站启用快速进站厅满足急客需求,形成"政府+社会力量"的服务共同体。重点旅客精准帮扶:旅客可通过12306平台或各站热线预约重点旅客服务,管委会联合铁路部门提供优先安检、候车、进出站全流程帮扶。例如北京站执法人员曾通过"城管+公安+红十字会"爱心接力,救助独行患病老人并协助其顺利返程。环境品质与文化赋能:北京站拆除违建3964平方米,扩容通行空间760余平方米,获评"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七大火车站同步设置与天安门广场呼应的主题花坛,清河站开放1.48万平方米共享绿色空间,朝阳站推进6处口袋公园建设,实现"站景融合"的城市会客厅效果。此次假期服务保障中,"七站两场"通过"硬设施升级+软服务创新"的组合拳,既以科技手段提升通行效率,又以人文关怀传递城市温度。数据显示,假期期间"七站两场"到发旅客超5000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突破16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而旅客满意度较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为超大城市交通枢纽治理提供了"北京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