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消费品市场红利加快释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消费品类丰富,满足多元需求:进口消费品种类覆盖居民生活各个领域,从食品、化妆品、保健品到电子产品、汽车、奢侈品等。2024年我国进口规模达18.39万亿元,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国地位。消费品进口增加了国内供给,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和高品质的消费需求。价格指数增长,市场态势良好:3月中国进口消费品价格指数呈现环比、同比双增长态势,当月环比价格指数为107.2,上涨7.2%,同比价格指数为105.2,上涨5.2%,这表明进口消费品市场整体处于较为活跃的状态。政策利好不断,助力市场发展:我国连续举办了7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3个自由贸易协定,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43个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零关税”“加工增值30%免进口关税”等政策,叠加跨境电商综试区功能,为进口商品供应链优化提供了试验田。跨境电商兴起,驱动外贸增长: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兴起,成为驱动外贸增长的新引擎。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0.8%,占整个进出口的比重提升到6%,其中跨境电商进口增速持续高于整个进口增速,更多优质产品更加便捷地直达海内外消费者。消费结构升级,高端需求增长:进口消费品增长是消费升级的必然结果,对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产生了重要影响。品类需求分化加剧,民生必需品与高端消费形成进口消费品市场的“双轮驱动”。肉类、水果等基础品类的进口增速近年来稳定在8%左右,而医疗美容设备、艺术品等高端品类的进口消费复合增长率突破25%。贸易生态重塑,消费体验提升:数字技术重塑贸易生态,新消费场景不断出现,贸易效率进一步提升。京东国际、淘宝等平台企业借助数字技术,构建起多品类覆盖和精准运营推送的消费品进口新生态,通过“保税仓储”“前置仓”等方式,让消费品进口更加高效便捷,提升了消费体验。区域供应链重构,进口成本降低:区域供应链深度重构,进口替代效应加速显性化,制度创新释放新红利。我国从美国市场进口份额有所减少,但东南亚和中东地区成为进口市场的新增长极。我国关税总水平已从2010年的9.8%下降至2024年的7.3%,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RCEP落地实施,推动了东盟等特色商品进口关税再次下降。跨境电商进口商品清单已扩至1476项,准入审批时限压缩60%,降低了进口成本,让中国消费者得到更多实惠。
|
|